被讨厌的勇气

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日]案见一郎, 古贺史健
渠海霞 —— 译

书序

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 陈文茜

心里创伤并不存在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请你注意这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自卑感

自卑感的问题是我如何看待这种自己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与他人比较、自己赋予自己的意义,带来了自卑感。

优越性

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而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表现得自己好像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寻求他人的认可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一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最大的不幸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幸福就是”贡献感”。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童工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管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

甘于平凡的勇气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的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杏,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想着要是我去做某事或我有什么样的条件我也可以取得成功,但是我们往往缺乏踏出那一步的勇气,更愿意以各种假想条件来安慰自己,活在自己想象的”可能性”之下。也许是担心梦可能会破灭,但是只有梦想破灭时我们才会有所成长吧~

读完这本书,对自己的心理认知又有了新的思考,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了心理创伤。关于心理创伤,用阿德勒的观点简单理解就是我们面对眼前的困难不想做出改变,所以搬出心理创伤这个理由来逃避眼前的困难。而佛洛伊德是心理创伤理论的拥护者,他认为是由于心理创伤的存在,导致我们无法面对眼前的困难。这两种观点的本质就是目的论和原因论的区别。
从个人观点出发,我个人倾向于阿德勒的目的论,因为将心理创伤理解为目的论有助于我们做出积极的改变,克服困难。而如果将心理创伤理解为原因论,我们要么逃避要么原地踏步,无法积极做出改变应对困难。这种情况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成为了问题所在。
以上仅为个人的浅薄见解,因为对心理学这块没有深入的学习了解,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有时候在想心理创伤是否会导致我们身体出现应急反应,导致我们根本无法做出积极的改变,佛洛伊德的原因论也并不无道理。